入会资料:团体会员登记表  |  个人会员登记表  |  理事、监事登记表
首页 | 总会概况 | 新闻动态 | 孙氏研究 | 寻根问祖 | 孙氏名人 | 联谊机构 | 商务互动 | 宗亲园地 | 公园内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宗亲园地 > 宗亲作品 > 查看详情
宗亲园地
  宗亲作品
  联谊掠影
  宗亲交流
热点推荐
一城人文半城孙
作者:安徽 孙治安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5-04 14:37:16
                                       安徽   孙治安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众多,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全县现存文物古迹16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安丰塘、古城墙、寿春城遗址、寿州孔庙、清真寺、淮南王刘安家族墓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报恩寺、斗鸡台遗址、青莲寺遗址、廉颇墓、中共一大旧址、刘备城遗址、刘少海故居、正阳关城门、孙藩大夫第),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21处,古城区现存古建筑、古民居81处。寿县博物馆馆藏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各类藏品近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20多件,三级以上文物2000余件。
    在古老寿州这片沃土之上生息繁衍着一脉名门望族——孙氏家族,人口达17万之众,约占全县人口的12%。寿县孙氏精英荟萃,人才辈出,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为寿县历史文化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留下众多的孙氏文化地标、景点和遗存,如:寿县状元府、状元街、状元坟、东十房、西十房、孙家粮库、孙蟠大夫第、司徒越故居、寿州孙氏宗祠、安丰塘、孙公祠、大光小学、大光纪念馆、东津渡石桥、八公山孙家花园……等等,这些都是构成寿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清末民初时期,寿州孙家占据全县土地的一半,而寿州城内的房产,有五分之三的面积都属于寿州孙氏家族的,而且尽占繁华之地。在寿县民间对孙氏家族有“孙半城”之赞誉。
    世界上第一人工大塘——寿县安丰塘(古称芍陂)的组织修建者是楚国令尹孙叔敖。他是芈姓孙始祖,文韬武略,勤廉为民,治国有方,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代贤相。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在安丰塘北侧建有孙公祠。如今芈姓孙氏在寿县已难觅踪迹。据说芈姓孙氏主要繁衍在他的老家期思(今河南固始),以后迁徙散落在南方各省。

    寿县共四支孙氏:寿州孙氏(又称祠堂孙)、堰口孙氏(又称坝上孙)、瓦埠孙氏、隐贤孙氏,共同始祖为兵圣孙武。最为著名的一支为寿州孙氏,始迁祖孙鉴、孙铠二公于明初由山东济宁州迁徙而来,目前在谱人数达12万,子孙后裔遍布海内外,代表性人物有:清乾隆年间名士孙蟠,辞官经商,创办“石舟当铺”,兴建八公山“孙家花园”,在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均有所建树,是寿州孙氏兴旺发达的开拓者;咸丰九年状元,五部尚书,光绪帝师,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创办者孙家鼐,更是声震朝野,使寿州孙氏的名望和影响力达到顶峰;辛亥革命先锋,安徽首任都督孙少候(名毓筠),在政界也颇具影响力;在经济界有创办阜丰面粉厂、启东洋灰公司、中孚银行等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者孙多鑫、孙多森兄弟;在科技界有工科进士、民国铁道部次长孙多钰;在文化界有著名画家孙多慈(女)和著名书法家孙方琨(司徒越);在民主革命斗争中,有中国共产党第一任南京市委书记孙津川和中国工农红军著名将领孙一中,他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新中国建立后,有任国家一机部副部长的孙以德;有任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经济参赞、中共南宁市委书记的孙以瑾(女);还有原任两淮煤矿指挥部总工程师、安徽省政协常委孙多晶;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孙瑠方(女)……等等,这些寿州孙氏族人都是族中具有代表性的精英人物。

    一提起孙家鼐,孙家后人们有说不完的话题。寿县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当年孙家过年时曾贴过的一幅春联:“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孙家鼐亲弟兄五人,三人中进士,一人中举人)。孙家鼐在殿试中现场作答的一幅对联十分精彩:“亿万年济济绳绳,顺天心,康民意,雍和其体,乾见其行,嘉气遍九州,道统继羲皇尧舜;二百载绵绵奕奕,治绩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云飞五色,光华照日月星辰。”这幅对联充分展示了孙家鼐的学识、才思、功底,60多个字里涵盖了清朝200多年的历史,把咸丰之前清帝的年号嵌入了上下联,实在是精巧绝妙,神来之笔。因此,被咸丰皇帝钦点一甲一名状元。

    堰口孙氏于明朝中期由山东迁徙而来。原国家交通部、地质部部长孙大光是堰口孙氏的杰出代表,他也是寿县人民的骄傲。他谙史于心、博古通今,爱党、爱国、爱民,深受人民群众的好评和爱戴。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新中国交通和地质矿产工作优秀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温家宝总理的直接领导和恩师,温总理曾动情地说过:没有大光同志的栽培和举荐就没有他的今天。退居二线后他十分关心家乡建设,看到故乡教育设施十分落后,毅然将他毕生精心珍藏的文物和字画,分两批捐献给安徽省博物馆和安徽省的教育事业,还捐资建设了堰口大光小学。这些文物、字画和捐资,不仅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更加展现了大光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
    瓦埠孙氏于明朝初期从江西瓦屑坝迁徙而来,祖辈生息繁衍在瓦埠河畔,如今人口已达三万余众,分布在寿县、淮南、六安、合肥等地。这个支系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出类拔萃的人才精英,在谱的县处级以上干部达二十多名,代表人物是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孙安华,曾任陕西省渭南市委书记、陕西省人事厅厅长等职。
     隐贤东孙氏也是寿县孙氏四大支系之一,约有人口一万五千余人,于明朝中期由山东迁徙到寿州,系乐安孙氏,由于族谱失传,具体属于哪一支派尚待考证。该支系孙氏族风纯朴,勤劳智慧,人才辈出,就职者满布于全县各部门和各单位。在外地成名高就的也不乏其人。如:山东蓬莱市市长孙业宝;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长永;福建森林武警总队副总队长孙仁祥;安徽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孙业桓……等,堪称族中精英。
      如果你来到寿县,当你站在南大街医药公司的楼顶往东看,一直看到状元街,再看到照壁巷:寿县城内那些老式建筑,历经沧桑,小瓦砖墙乌鸦鸦,灰蒙蒙一大片,逶迤绵延,层层叠叠,犬牙交错,一座座屋脊如同勾勒的版画翘檐、挺阔,而不事张扬。它虽不像南方园林式建筑那样环山绕水,曲径通幽,但它古朴、幽深、规整、大度的风格也足以彰显大家族的气派,这就是寿州孙氏家族“东十房”的一块领地。“东十房”的建筑由北而南排列,最南面的一幢,朱漆、瓦当纹理清晰,廊柱和门窗设计精巧,保持仍然完好,如此宏大规模的古建筑遗存,即让人惊喜,也让人匪夷所思。所谓“房”只是孙家的一个支系,寿州孙家共有十三房,可以想像得到,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家族!如今整个格局保存完好的“东十房”建筑群,于1995年被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有“东十房”,就有“西十房”。“西十房”位于寿县南大街向西,据民间传说,“东十房住客,西十房拴马”,“西十房”当时是孙家做后勤保障的仓库。如今牛犊祠巷的“大夫第”建筑群,是孙蟠故居,它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黑压压一片古建筑群,就是已经渐渐消失在人们记忆中的“西十房”。走近“西十房”,“孙家粮库”建筑群依然高高矗立,让人遥想当年孙家如何骡马成群,物资浩荡的?

    与寿县南过驿巷遥遥相对的一条古巷就是状元街。这里曾经是孙状元生活过的地方,当地百姓因以此为荣,遂改称此巷为状元街。斗转星移,古老的状元街现已被市政建设改造得面目全非,但依稀还能觅到几间颇有古风的老宅。时代前进的步伐自然难以挽留逝去的辉煌,留给人们的只有沉思遐想。
    在寿县南大街向西,距离西十房不远处有保存完好的著名书法家司徒越(孙方锟)的故居,四合院,两层小楼,古色古香,门面的右侧墙上已镶石刻“孙家住宅”,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寿县南大街实验小学的南边有个楼巷,此巷之楼为同盟会老会员、安徽省首任都督孙毓筠(字少侯)与孙氏族人共建的藏书楼,在此巷中,还有一座由孙毓筠捐产10万而创建的“蒙养”学堂。
    在北大街东向有个被称作“高大门”的建筑群,那就是孙状元的故居。光绪皇帝为了感谢褒奖他的老师孙家鼐,钦赐御建“太傅楼”,当地人俗称“状元府”。据说,从空中俯瞰状元府平面图,就是一个大写的“寿”字。据史料载,1949年3月18日,刘伯承指挥渡江战役的途中,路经寿县就住进了高大门。刘伯承边了解军情,边了解古城,因慕名古城,特意借来《寿州志》阅读,还深入到街巷民间了解古城轶事,听到绝妙之处便哈哈大笑。高大门——状元府第,这是咸丰年状元、光绪帝师,咸、同、光三代老臣的故居啊!它曾经是庭院幽深,高台楼阁,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的徽派建筑。可如今,它早已被分割成四十八户民居,不但缺乏修缮管理,而且任意拆毁改建,早已被折腾成面目全非、破败不堪、惨不忍睹的一处“贫民窟”。孙家鼐是寿县历史上、安徽建省以来的第一个状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这个弥足珍贵的文物建筑保护好啊!

    在南大街工商银行的北边有栋小楼,原是寿春镇许统领故居。但据老百姓讲,那是孙家的一处绣楼,并不是许统领的私宅。由南大街从南到北,再到西街、北街,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老式古民居,原来全是孙家的地盘!转眼一百年间,曾经辉煌一时的东十房、西十房、大夫第、状元府等孙氏建筑群,早已易主。随着时代的变迁,寿州孙家也逐步走向衰落,同时也伴随着这座古城众多文化遗迹的败落。写到这里,我压制不住内心的郁闷、激愤,真想大声高呼:呜呼!壮哉!悲哉!

上一篇:孙中山名字的由来
下一篇:拂去历史尘埃 还我孙氏荣耀

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 © 版权所有
本会常驻会址:香港中环永吉街21至27号诚兴商业大厦15楼A室    厦门办事处地址:厦门市集美区乐安东路6号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