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648——703年),字虔礼,他自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
孙过庭是唐高宗、武则天时人,出身寒微,“志学之年”即留心翰墨,于书法专精极虑二十余年,终名于世。官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后“遭谗慝之议”辞官,贫病交加卒于洛阳植业里之客舍。陈子昂为其撰墓志铭。
他博雅能文章,真行草书尤工。草书师法“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书断》),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唐韦续《续书品》)。以草书擅名,尤妙于用笔,隽拔刚折,尚异好奇。他又善于临摹古帖,往往真赝不易分辨。唐高宗曾谓过庭小字足以迷乱羲、献,其逼真可知。陈子昂《祭率府孙录事文》说:“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把孙书迹,比作魏之钟繇,可见对孙氏书法造诣推崇备至。孙过庭书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
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统一的。他的名迹《书谱》,撰并书于垂拱三年(687),深得书法之旨趣,至今流传,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成为学习草书的楷范。宋高宗评述:“《书谱》匪特文词华美,且草法兼备。”可见《书谱》不但书法浓润圆熟,而且文中有很多精辟的独到见解,可以说是书文并茂的典范。《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基础。他还书有《千字文》、《景福殿赋》等。
|